00:01 - 00:02

上一课

00:02 - 00:06

我们讲了中国佛教各宗的“判教”

00:07 - 00:08

各宗在“判教”的同时

00:08 - 00:10

抬高本宗的同时

00:10 - 00:14

也都给其他各宗留下了余地

00:14 - 00:16

但是,净土宗不是!

00:17 - 00:21

净土宗的判教理论一出,横扫一切!

00:22 - 00:23

首先,就是因为

00:23 - 00:25

它还带有神学性质

00:25 - 00:27

所以它那个气势就强!

00:27 - 00:30

净土宗宣称末法时代

00:30 - 00:33

其他宗派全部OUT了全部过时了!

00:33 - 00:34

不合时宜!

00:34 - 00:35

在末法时代

00:35 - 00:38

你们全部是“难行道”

00:38 - 00:41

无论大乘、小乘、禅宗还是密宗

00:41 - 00:42

当然啦

00:42 - 00:43

当时唐密没有兴起

00:43 - 00:45

当时兴起的是杂密

00:45 - 00:47

所以呢,肯定是密宗他也不看

00:49 - 00:49

这些

00:49 - 00:52

都属于自力解脱的“难行道”范畴

00:54 - 00:57

净土宗昙鸾大师代圣人立言

00:57 - 00:58

说龙树菩萨说了

00:58 - 01:01

你们全部是“难行道”,难以成佛

01:02 - 01:04

这个“难”实际就是“不能”的意思!

01:04 - 01:06

就是就,不能成佛!

01:06 - 01:07

就难到那个地步了

01:07 - 01:09

那么,净土宗的判教理论

01:09 - 01:11

这一看就很清晰了!

01:12 - 01:14

一个难,一个容易我容易,你们难!

01:14 - 01:16

一个靠自己,一个靠佛力;

01:16 - 01:18

我靠佛力,你们靠自己!

01:18 - 01:20

“二道二力”学说

01:21 - 01:23

这个判教理论一出,高下立分!

01:23 - 01:24

傻子也看明白了!

01:24 - 01:25

对不对?

01:26 - 01:29

对手全部打死我一百分!

01:29 - 01:31

你们都不是九十分你们全部不及格!

01:32 - 01:34

普通老百姓哪儿懂这么多?

01:34 - 01:35

这一听他,太好啦!

01:35 - 01:36

净土太好啦!

01:36 - 01:38

又容易易行道!

01:39 - 01:40

又有保证什么叫有保证?

01:40 - 01:42

你靠佛力当然有保证啦

01:42 - 01:44

你靠自己哪儿靠谱?

01:44 - 01:45

你靠佛力当然有保证了

01:46 - 01:50

所以说,这个理论的创建者昙鸾大师

01:50 - 01:53

一点儿也不愧他那个历史评价

01:53 - 01:56

就是常磐大定说他的大宗教家!

01:56 - 01:58

古往今来东、西

01:58 - 02:00

大宗教家、大哲学家

02:00 - 02:02

他不光是“宗教家”,他叫“大”

02:03 - 02:04

什么叫 “大”?

02:05 - 02:08

就是,你不光懂宗教你光懂学问行吗?

02:08 - 02:09

你还懂人性!

02:10 - 02:11

你还懂众生!

02:12 - 02:15

昙鸾大师真是非常地了解众生!

02:15 - 02:18

他敏锐地就发现了众生的特点

02:18 - 02:19

或者说众生的弱点!

02:20 - 02:24

他也发现了弥陀净土信仰的那个独立品格

02:24 - 02:26

什么叫独立品格?

02:26 - 02:28

就是他特别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02:28 - 02:29

他容易!

02:30 - 02:31

对不对?

02:31 - 02:32

他有保证!

02:32 - 02:33

又容易、又有保证

02:33 - 02:34

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个!

02:35 - 02:38

老百姓爱什么,你就给他们什么

02:38 - 02:40

别被教理所束缚住

02:40 - 02:42

昙鸾大师,他是中观学派出来的

02:42 - 02:43

那教理复杂了!

02:43 - 02:45

“诸法性空”那,教理复杂了

02:45 - 02:47

他一点儿也不被这教理所束缚!

02:47 - 02:49

老百姓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02:50 - 02:53

为老百姓、为人民谋灵魂的幸福

02:53 - 02:56

这就是佛教的根本宗旨!

02:57 - 03:01

我们这个课开始就说藏传得义理;

03:01 - 03:02

禅宗得精神;

03:02 - 03:03

净土得情怀

03:04 - 03:07

净土得情怀什么是佛教的情怀?

03:07 - 03:11

就是让人民的灵魂得到幸福!

03:11 - 03:14

即使,现在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

03:14 - 03:16

那么,也得给他们希望!

03:16 - 03:16

告诉他们

03:16 - 03:20

让他们未来来世的灵魂能有幸福

03:21 - 03:22

人活着要有希望

03:23 - 03:25

净土宗就是给人的这种希望

03:26 - 03:30

只要人民能有幸福灵魂上的

03:31 - 03:33

那就值得我们这么做!

03:33 - 03:35

我们也不被教理所束缚

03:35 - 03:36

从这个角度上讲

03:36 - 03:40

净土宗的情怀和我们共产主义的情怀

03:40 - 03:42

是在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

03:44 - 03:44

但是

03:44 - 03:47

昙鸾的这个“二道二力”学说

03:47 - 03:49

它在理论上就等于把净土教和大乘教

03:49 - 03:51

给对立起来了!

03:51 - 03:52

为什么?

03:52 - 03:52

我“易行”;

03:52 - 03:54

大乘其它七宗全部“难行”;

03:55 - 03:57

我靠佛力,你们其它七宗全靠自力

03:58 - 04:01

这种对立,已经不是教理上的一般

04:01 - 04:02

其他各派都是教理上的对立

04:02 - 04:04

像大乘和小乘一样

04:04 - 04:06

“实有”与“性空”之间的对立

04:06 - 04:09

“无余依涅槃”与“实相涅槃”的对立

04:09 - 04:10

那是教理上的对立

04:10 - 04:11

“空”、“有”之争

04:12 - 04:15

昙鸾的这个“二道二力”学说一发

04:16 - 04:19

等于和大乘教理全面对立了!

04:20 - 04:22

就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教理对立!

04:22 - 04:23

就是,每个方面都对立了!

04:23 - 04:26

火力全开,以一敌百!

04:26 - 04:29

昙鸾大师真是以一敌百、火力全开

04:29 - 04:31

号召大家舍弃自力解脱!

04:32 - 04:35

要取“他力解脱”,“取佛力加持”!

04:36 - 04:38

舍弃“难行之道”,取“易行之道”!

04:39 - 04:42

舍弃大乘教的“实相涅槃”吧!

04:42 - 04:43

大乘教的“实相涅槃”?

04:43 - 04:45

你就不、不要看了!

04:45 - 04:46

没有意思!

04:46 - 04:48

而去西方净土世界

04:50 - 04:53

净土教的这种基础理论呢

04:53 - 04:56

实际从本质上就已经否定了大乘教

04:57 - 04:57

虽然

04:57 - 05:00

我们今天他仍然是大乘教的一部分

05:00 - 05:02

但是他的理论判教理论一出

05:02 - 05:04

他就等于站在了大乘教的对面了

05:05 - 05:10

所以说,净土宗的理论,革命性极强!

05:11 - 05:14

它否定大乘的“性空”理论

05:15 - 05:18

等于就不光是性空理论!

05:18 - 05:19

包括它的“难行”

05:19 - 05:22

包括它的“自力”全部给否定了

05:22 - 05:25

在否定的这个同时否定了大乘基础

05:25 - 05:25

那基本上

05:25 - 05:27

那其他大乘八宗剩下的七宗

05:27 - 05:28

一块儿就给否定了!

05:31 - 05:33

“二道二力”学说

05:33 - 05:36

它奠定的是中国净土宗理论基础

05:37 - 05:39

奠定完理论基础之后要干什么?

05:39 - 05:40

我们有了理论

05:40 - 05:43

那剩下的很简单啦我们就要行动了!

05:43 - 05:46

我们要到人民中去,去争取信众!

05:46 - 05:48

所以,“学说”一旦确立

05:48 - 05:50

下一步就是要去争取信众

05:52 - 05:54

净土宗,它根植于大乘佛教!

05:54 - 05:55

我们说过

05:55 - 05:57

大乘佛教发出两支巨流

05:57 - 06:00

净土教和金刚乘就是藏传

06:01 - 06:03

我们今天虽然仍然把净土宗

06:03 - 06:05

视为大乘教的一部分

06:06 - 06:07

但实际上

06:07 - 06:10

它一出来,理论上就是全面对抗了

06:11 - 06:13

我们前面课里也说过大乘

06:13 - 06:15

净土教功亏一篑!

06:16 - 06:18

差一步取代大乘!

06:20 - 06:21

就差了这一步

06:22 - 06:26

而这“革命的第一枪”,有明确的时间!

06:27 - 06:30

就是公元520年,由昙鸾大师打响的!

06:32 - 06:35

他打响了第一枪、道绰第二枪、善导第三枪

06:35 - 06:36

三枪之后

06:36 - 06:39

中国净土宗的新纪元就要开始了

06:41 - 06:42

说了这么多那

06:42 - 06:44

实际上这是“学说”部分

06:45 - 06:48

昙鸾净土学说“上、中、下”三集的

06:48 - 06:49

第一部上集

06:49 - 06:50

“学说”部分

06:50 - 06:51

才算讲完

06:51 - 06:53

我们说净土宗理论

06:53 - 06:54

一展开就是三集

06:54 - 06:56

这是第一部分学说

06:56 - 06:59

那,第二部分,就是“决疑”

07:01 - 07:02

就是,一般情况是说

07:02 - 07:04

就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是这样的就是

07:04 - 07:06

一般别人跟你说得越好

07:06 - 07:07

你觉着这事儿就越有问题

07:07 - 07:08

这事儿真好!

07:08 - 07:09

说得真好

07:09 - 07:10

这事儿就有问题

07:10 - 07:12

因为,我们中国人

07:12 - 07:15

就是特别相信“有一分付出就有一份回报

07:15 - 07:18

有一份努力就有一份收获”这个理念

07:19 - 07:21

对于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

07:21 - 07:23

我们不太相信

07:23 - 07:25

你这净土,他不是掉馅儿饼

07:25 - 07:26

他酱油、醋一块儿掉了

07:27 - 07:30

所以,昙鸾,他要决疑的部分

07:31 - 07:34

就是要回答往生净土

07:36 - 07:37

到底可不可以成佛的问题

07:38 - 07:39

你就说“往生”

07:39 - 07:41

你告诉我们往生净土能不能成佛?

07:41 - 07:42

你得回答这些问题

07:43 - 07:45

依仗佛力得“不退转”

07:45 - 07:47

得“阿惟越致”这个

07:47 - 07:49

你这“二力二道说”

07:49 - 07:50

就是你的这个基础理论

07:50 - 07:51

是好!

07:51 - 07:53

简单方便,你只要依靠佛力就行了!

07:53 - 07:54

依靠佛力你就不退转!

07:54 - 07:55

你都不用自己修行

07:55 - 07:58

你就“阿惟越致”了多好!

07:58 - 08:00

是简单方便

08:00 - 08:02

但这里老百姓就会有三个问题!

08:03 - 08:04

这三个问题

08:04 - 08:06

你一听就觉得特别就是、就是

08:06 - 08:07

就直指人心!

08:07 - 08:10

第一就是你说这佛力加持那

08:10 - 08:12

这佛力他可靠不可靠?

08:12 - 08:15

阿弥陀佛佛力加持,那可靠吗?

08:16 - 08:18

别我等着他佛力加持,他不来了!

08:18 - 08:19

这怎么办?

08:19 - 08:22

第二个问题往生净土

08:22 - 08:26

那那边儿有一好房子,有一好小区

08:26 - 08:27

你得告儿我那净土到底有没有?

08:28 - 08:30

反正我现在没看见,眼见为实!

08:30 - 08:33

我没看见那,净土到底有没有?

08:33 - 08:34

第三个问题

08:34 - 08:36

就是我去了净土

08:36 - 08:39

那到底能不能成佛呢?

08:40 - 08:44

这就是昙鸾大师决疑的三个问题!

08:44 - 08:46

我告诉你,这三个问题不光他要决疑

08:46 - 08:48

后面每一代大师都要决疑这几个问题

08:48 - 08:50

这几个问题就是就

08:50 - 08:51

不停地的有人问你答完了之后

08:51 - 08:52

大家还有疑问!

08:52 - 08:54

不停地来问这个问题!

08:54 - 08:55

就,同样一个问题

08:55 - 08:57

这一个老师一生中,他要回答一百次!

08:57 - 08:59

那,一百个老师,每个老师都要回答

09:00 - 09:02

对于这三个问题

09:02 - 09:05

阿弥陀佛的佛力可靠不可靠?

09:05 - 09:07

西方净土到底有没有?

09:08 - 09:10

我往生净土以后到底能不能成佛?

09:10 - 09:12

你看这三个直指人心的问题!

09:13 - 09:14

对这三个问题

09:14 - 09:16

昙鸾大师的回答是

09:16 - 09:19

YES、YES、YES!

09:19 - 09:21

就是都有!

09:21 - 09:21

都对!

09:21 - 09:23

就都肯定的回答

09:23 - 09:26

第一个问题,决疑的第一个问题其实

09:26 - 09:27

决疑还有一些小问题

09:27 - 09:28

我们拣了三个大问题

09:28 - 09:30

他那“决疑”有一大套

09:30 - 09:31

我们捡了三个最重要的问题

09:31 - 09:34

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什么“十念”

09:34 - 09:34

各种小问题

09:34 - 09:37

那个我们就不讲了,那个太碎了!

09:37 - 09:38

我们就讲这三个大问题!

09:38 - 09:39

因为这三个大问题

09:39 - 09:42

换换我、换大家可能都希望知道

09:42 - 09:44

阿弥陀佛的佛力到底可靠吗?

09:44 - 09:46

西方净土到底有没有?

09:46 - 09:47

我去了净土到底能不能成佛?

09:47 - 09:48

这不光你们有疑问

09:48 - 09:50

我也有疑问我也等他决疑

09:51 - 09:52

第一个问题

09:52 - 09:55

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力可靠吗?

09:55 - 09:57

唉,你居然敢问这种问题?

09:57 - 09:58

可靠!

09:58 - 09:59

当然可靠!

09:59 - 10:00

百分之百可靠!

10:00 - 10:02

昙鸾大师是这么说的

10:02 - 10:04

昙鸾大师,他有一个特点

10:04 - 10:06

他这个就是说要说“宗师”

10:06 - 10:07

就有这特点

10:07 - 10:09

他特别擅长引用经论

10:09 - 10:12

他是用经论代表自己说话他自己不说

10:13 - 10:15

昙鸾大师,他引用了《无量寿经》

10:16 - 10:20

《无量寿经》上来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四十八大愿

10:21 - 10:23

他引用了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八愿

10:24 - 10:26

第十八愿是这么说的:

10:27 - 10:31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

10:31 - 10:34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10:34 - 10:35

不取正觉

10:35 - 10:39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什么意思?

10:39 - 10:43

就是十方众生,你只要至心相信我

10:43 - 10:44

想生到我这儿;

10:45 - 10:47

“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后来有争议

10:47 - 10:48

就是十念“阿弥陀佛”

10:48 - 10:50

就是你只要念十次“阿弥陀佛”;

10:50 - 10:52

“若不生者”就,你肯定要生!

10:52 - 10:54

你不生,我都不取正觉;

10:54 - 10:56

最后一句,叫“唯除五逆

10:56 - 10:58

诽谤正法”就是

10:58 - 11:00

一般人你都、都可以这样去生净土

11:00 - 11:02

但只有两种人不能生净土

11:02 - 11:04

一种叫“唯除五逆”

11:04 - 11:06

就“五逆”之人不许生;

11:06 - 11:08

还有一种,就是“诽谤正法”

11:08 - 11:09

就是你整天不信我

11:09 - 11:11

整天、整天整天骂我

11:11 - 11:13

你骂我你就诽谤正法!

11:13 - 11:13

你就得下地狱!

11:13 - 11:14

你还想生净土?

11:14 - 11:15

不可能!

11:17 - 11:20

这条儿,在阿弥陀佛本愿中特别厉害!

11:20 - 11:21

为什么?

11:21 - 11:23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个本愿

11:23 - 11:26

这四十八个本愿结尾和开头儿都是一样的

11:26 - 11:28

开头和结尾都是一样的开头

11:28 - 11:31

都是以“设我得佛”为开始;

11:31 - 11:34

结尾都是以“不取正觉”为结尾!

11:34 - 11:36

唯有第十八条儿,不一样!

11:37 - 11:38

这一条儿特别厉害!

11:38 - 11:41

就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1:41 - 11:44

就是它不是以“不取正觉”为结尾的愿望

11:45 - 11:47

然后昙鸾先引用了这一条儿

11:47 - 11:47

这一条儿

11:47 - 11:49

他的要引用的那话叫

11:49 - 11:52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若不生者”

11:53 - 11:54

他要用的是这一句

11:54 - 11:54

然后

11:54 - 11:57

他又引用了四十八大愿里的第二十条儿

11:58 - 11:59

第二十条是这么说的:

12:00 - 12:04

“设我得佛”就是如果我要作佛;

12:05 - 12:08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

12:08 - 12:11

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

12:11 - 12:13

不果遂者

12:13 - 12:15

不取正觉”,听懂了吗?

12:15 - 12:17

就是说你十方众生

12:18 - 12:21

听了我“阿弥陀佛”的名号

12:22 - 12:23

想来我们西方净土

12:23 - 12:27

那你就,好好儿积德,回向众生;

12:27 - 12:29

你想生,那你肯定会生到我们国家

12:30 - 12:31

生到我们西方净土!

12:31 - 12:32

如果你不来这儿

12:32 - 12:35

你不生你不托生到我们这个西方净土来

12:35 - 12:36

我都不取正觉

12:36 - 12:38

那,这两条儿就说得就很清楚啦!

12:39 - 12:43

第一条儿,他就给了方法!

12:43 - 12:44

什么叫方法?

12:45 - 12:46

十八大愿里说的是

12:46 - 12:50

“ 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12:50 - 12:52

就是说你只要相信我!

12:52 - 12:54

你相信我,你就念十次当然

12:54 - 12:56

这个“念”有“口念”和“心念”

12:56 - 12:57

你相信我“阿弥陀佛”

12:57 - 12:59

你念我十次“阿弥陀佛”

13:01 - 13:02

你就可以往生我们这个净土!

13:02 - 13:04

否则,我就不取正觉!

13:04 - 13:06

阿弥陀佛为了你,他都不取正觉了!

13:06 - 13:07

可怕吧?

13:08 - 13:11

你没往生后面他专门排出来了

13:11 - 13:12

如果你没往生

13:12 - 13:14

那是因为你犯了“五逆”大罪

13:14 - 13:16

你诽谤正法你骂我了!

13:17 - 13:18

第二个是什么呢?

13:19 - 13:21

第二个,就是第二十条儿

13:21 - 13:23

第二十条儿也,说得很清楚

13:23 - 13:27

系念我国愿生净土不果遂者

13:27 - 13:28

就是,果然得道了!

13:28 - 13:31

就是说你只要想来我们净土

13:31 - 13:32

你就肯定可以!

13:32 - 13:33

那,除非你不想

13:34 - 13:35

你不想,那你就没招儿了

13:36 - 13:37

否则,不取正觉

13:38 - 13:41

第十八条儿和第二十条儿愿望

13:42 - 13:43

说的是什么?

13:43 - 13:45

是“佛”拿自己作保证了

13:45 - 13:47

我为了你都不取正觉的保证!

13:48 - 13:49

这两条儿的前提

13:49 - 13:52

大家注意没有十八条儿的前提

13:52 - 13:56

叫作“至心信乐”首先,你自己要信!

13:57 - 14:00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什么意思?

14:01 - 14:02

“至心信乐”是“信”

14:02 - 14:04

“欲生我国”是“愿”

14:04 - 14:07

就是你又相信我,你又有这个愿望

14:08 - 14:11

换句话说你信,你先得有内因

14:11 - 14:13

你信相信我

14:13 - 14:15

你愿意生我们西方净土这叫什么?

14:15 - 14:16

这叫你的内因

14:16 - 14:19

你有了你的内因,我佛力才能加持你

14:20 - 14:22

这就跟现在精准扶贫一样

14:22 - 14:25

你得自己想脱贫,我们政府帮你!

14:26 - 14:27

你自己就不想脱贫

14:27 - 14:28

你让我们帮你什么?!

14:28 - 14:29

你自己牵着不走

14:29 - 14:32

打着倒退你自己非要去地狱

14:32 - 14:34

然后,你让佛咋整?!

14:34 - 14:36

你也太为难阿弥陀佛了!

14:36 - 14:36

对不对?

14:37 - 14:40

正是阿弥陀佛本愿提出来

14:40 - 14:43

你要先有“信”和“愿”

14:43 - 14:44

我才能帮你

14:45 - 14:46

因此

14:46 - 14:51

昙鸾大师指出你看阿弥陀佛的本愿力

14:51 - 14:52

他不是凌空发的

14:53 - 14:54

为什么不是凌空发的?

14:54 - 14:57

因为你先要有自己的“信”和“愿”

14:57 - 14:59

你自己有愿力

14:59 - 15:00

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帮你;

15:00 - 15:02

你自己没有愿力,是不是不可能帮你?

15:02 - 15:03

因此

15:03 - 15:06

帮助你实现你自己愿望的这种力

15:06 - 15:07

阿弥陀佛的力

15:07 - 15:09

是帮助你实现你自己愿望的力!

15:09 - 15:10

这种力

15:11 - 15:14

就叫“增上缘”在佛教理论里有个专门的词

15:14 - 15:17

叫“增上缘”,就是增进你的愿望

15:17 - 15:18

所谓“增上缘”

15:19 - 15:22

就是指能对事物的生长、成功

15:22 - 15:24

起到帮助的条件

15:25 - 15:26

你自己想好好儿学习

15:26 - 15:28

那我老师教你才有价值;

15:28 - 15:30

你自己就不想好好儿学习

15:30 - 15:31

我教你没有价值!

15:31 - 15:34

你自己想考清华,那我教你,帮助你

15:34 - 15:37

当然我教你,你肯定考不上了啦!

15:37 - 15:40

这种帮助你自己愿望的力你有愿望

15:40 - 15:41

“佛”帮你一把的力

15:41 - 15:43

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

15:44 - 15:49

前面我们说过正是昙鸾大师

15:49 - 15:51

他在理论上

15:51 - 15:53

把人的愿望不叫“人的愿望”就是

15:53 - 15:57

把“愿望”和“力”两个概念统一起来了

15:57 - 15:59

换句话说“愿望”就是“力”

15:59 - 16:00

“力”就是“愿望”

16:00 - 16:03

合二为一,他首先这么做了!

16:03 - 16:11

所以说,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什么可靠?

16:12 - 16:13

是因为你有愿力

16:13 - 16:17

加上阿弥陀佛有愿力增上缘了!

16:17 - 16:18

所以他一定可靠

16:21 - 16:22

然后呢,就对这个“可靠”

16:23 - 16:26

这个阿弥陀佛这个“力”肯定是可靠的

16:26 - 16:28

包括你也有愿望,他的力可靠

16:28 - 16:30

他在《往生论注》里

16:30 - 16:31

昙鸾写了这么一段

16:31 - 16:36

叫作愿以力成,力以愿就,愿不徒然

16:36 - 16:37

力不虚设

16:38 - 16:40

力愿相符,毕竟不差

16:40 - 16:41

那就是你看这个“愿”和“力”

16:41 - 16:42

就统一起来了!

16:43 - 16:44

肯定有用了!

16:46 - 16:48

但是,实际上,这里是有哲学漏洞的!

16:49 - 16:49

为什么?

16:50 - 16:53

大家想一想愿望是什么?

16:53 - 16:55

愿望是一种动机,对吗?

16:55 - 16:57

“我有希望”这是一种动机;

16:57 - 16:59

“我希望干什么”这是动机

17:00 - 17:01

力是什么?

17:01 - 17:03

力是为了完成这个动机就

17:03 - 17:04

完成这个动机

17:04 - 17:07

去向那个结果的一个过程

17:08 - 17:10

换句话说愿望是精神现象;

17:11 - 17:12

力是物质现象

17:12 - 17:14

二者是!

17:14 - 17:16

昙鸾这段话说得是很有道理

17:16 - 17:18

“愿以成力,力以就愿;

17:18 - 17:21

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

17:22 - 17:24

是缺一不可,没错儿!

17:24 - 17:25

“缺一不可”归“缺一不可”

17:26 - 17:29

但是“缺一不可”就可以直接替换吗?

17:29 - 17:30

昙鸾就是

17:30 - 17:33

这个佛教哲学里经常干这种悄

17:33 - 17:35

悄么声声、暗搓搓的事情

17:35 - 17:37

就悄悄地就给你替换了

17:37 - 17:39

反正,他这种替换

17:39 - 17:40

在佛教哲学里是不行的!

17:41 - 17:44

换言之愿望是精神现象;

17:44 - 17:45

力是物理现象

17:46 - 17:49

精神现象和物理现象是缺一不可

17:49 - 17:50

是混在一起!

17:50 - 17:52

但,可以直接替换吗?

17:53 - 17:56

当然,我们觉得不能,我们认为不能......

17:56 - 17:57

但是呢

17:57 - 18:00

在“佛教四框架”的佛教神学领域里

18:00 - 18:02

当然就能了

18:02 - 18:03

之所以能

18:03 - 18:07

就是因为佛教神学领域所谓神学领域

18:07 - 18:12

就是“主观信仰领域”

18:12 - 18:14

就是我主观的事儿我觉得就能!

18:14 - 18:16

我觉得能就能!

18:17 - 18:18

佛的本愿就是力!

18:19 - 18:21

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这个力

18:21 - 18:24

那这个力肯定就具有不可思议的神通

18:24 - 18:26

我的主观认识我认为就是这样

18:26 - 18:29

既然,阿弥陀佛已经发了这个愿望

18:29 - 18:31

而且,他肯定是要作 “佛”的

18:31 - 18:33

所以这个愿望就具有这种“神通”

18:37 - 18:42

因此呢,整个儿净土的理论

18:42 - 18:44

其实它一开始大家看到了吧?

18:44 - 18:46

就是神学范畴的理论!

18:47 - 18:50

只不过它借用了哲学的形式

18:50 - 18:52

就是佛教神学的理论

18:52 - 18:54

借用了佛教哲学的形式

18:54 - 18:54

其实

18:54 - 18:58

这个后来在其他宗教里也有这种情况

18:58 - 19:02

它形成一种独特的哲学,叫神学哲学

19:03 - 19:06

所谓神学,他就具有超验性!

19:06 - 19:08

你不能判断你不能证真

19:08 - 19:09

你也不能证伪!

19:09 - 19:10

它具有超验性!

19:10 - 19:12

你是不能用“对”、“错”来判断的

19:12 - 19:15

就是说这是对的、这是错的神学不能这么判断

19:15 - 19:17

因为,神学的第一条件是“信”

19:19 - 19:20

在净土宗中

19:20 - 19:22

有所谓的“三资粮”的概念

19:22 - 19:24

就是“信”、“愿”、“行”

19:25 - 19:26

我们前面就说过

19:26 - 19:27

“信”、“愿”、“行”都有了

19:28 - 19:29

“信”、“愿”、“行”

19:29 - 19:29

“信”在首位

19:29 - 19:30

就是这个道理

19:31 - 19:32

所谓神学

19:32 - 19:35

它所有的基础都建立这块儿板上

19:35 - 19:35

你要“信”!

19:35 - 19:36

你只要“信”,什么都有;

19:36 - 19:38

你“不信”,什么都没有!

19:38 - 19:40

比如说,大家就觉得那

19:40 - 19:42

我们就不信呗只是信不信?

19:42 - 19:44

那是你的事儿,你可以不信上帝

19:45 - 19:47

这个世界上有十四亿人信上帝呢

19:47 - 19:49

你可以不信真主

19:49 - 19:51

这个世界上有十八亿人信真主呢!

19:51 - 19:52

对不对?

19:52 - 19:54

信什么不信什么,那是个人的事情

19:54 - 19:56

那是主观的!

19:56 - 19:58

任何一个人只要你是人,你就有主观

19:59 - 20:01

所以,不要说我信的这个就对

20:01 - 20:02

你信的那个就不对

20:02 - 20:04

不存在这件事情!

20:04 - 20:06

在“主观认识论”上,不存在这件事情!

20:06 - 20:08

在神学领域也不存在这件事情!

20:09 - 20:10

哪个神比哪个神大呀?

20:11 - 20:12

你没有判断标准

20:13 - 20:18

切记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

20:18 - 20:21

就是愿意标榜自己什么都不信!

20:22 - 20:24

什么都不信,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20:26 - 20:29

用哥大杨庆堃教授的话说

20:29 - 20:31

中国人的什么都不信

20:32 - 20:34

实际是一种弥漫性信仰

20:34 - 20:38

是在“天命信仰”下面的弥漫性信仰!

20:38 - 20:39

是什么意思呢?

20:39 - 20:41

就是什么都信点儿什么都不信;

20:42 - 20:43

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信点儿

20:43 - 20:45

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信

20:46 - 20:48

这个原因呢

20:50 - 20:53

可能跟这个“原始鬼神信仰”有关

20:55 - 21:01

这种弥散性信仰的来源,跟中国的宗教信仰变迁有关

21:01 - 21:03

中国的宗教信仰变迁

21:03 - 21:04

最重要的一次断层

21:04 - 21:08

在商朝到周朝期间商之前

21:09 - 21:10

中国是鬼神信仰;

21:11 - 21:11

商之后

21:11 - 21:15

中国是祖先信仰祖先的灵魂信仰

21:15 - 21:18

所以说,原始的鬼神信仰

21:18 - 21:20

在商以前就是

21:20 - 21:22

我们的文明的一大半儿的时间

21:22 - 21:25

五千年文明的两千多年时间

21:25 - 21:28

已经根植于我们的民族观念里了

21:28 - 21:30

虽然从周以后

21:30 - 21:33

我们进入的是祖先灵魂崇拜,但是呢

21:33 - 21:37

各种民间鬼神的概念流传已久

21:38 - 21:39

鬼神,我们虽然看不见

21:39 - 21:40

但是

21:40 - 21:43

我们相信鬼神是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了

21:44 - 21:46

这个观念,在民间呢,是根深蒂固的!

21:46 - 21:48

各种神根深蒂固的!

21:48 - 21:49

而且

21:49 - 21:53

我们大家不要忘了在现代文明出现以前

21:53 - 21:55

中国古代就是

21:55 - 21:59

解放以前,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

21:59 - 22:00

那解放初期统计

22:00 - 22:02

那还百分之九十五不识字呢

22:03 - 22:04

如果不相信鬼神

22:05 - 22:07

中国这个庞大的社会秩序

22:07 - 22:09

实际是无法维持的

22:10 - 22:11

昙鸾大师

22:11 - 22:13

我们说他是一个不世出的人才

22:13 - 22:15

他洞悉中国人的人性

22:15 - 22:17

以及人性中的弱点!

22:18 - 22:22

所以说,阿弥陀佛的神力可靠不可靠?

22:22 - 22:23

昙鸾大师宣布

22:23 - 22:24

绝对可靠!

Understanding Pure Land Buddhism

Introduction

Exploring the distinctive aspects of Pure Land Buddhism, one encounters the revolutionary doctrine known as "二道二力" (Two Paths, Two Powers) theory. This theory, formulated by the eminent Pure Land master, Master Tanluan, challeng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hayana Buddhism, specifically emphasizing reliance on the power of Amitabha Buddha over self-effort. Let's delve deeper into the rationale behind this doctrine and its implications.

The Unwavering Assertion of Pure Land Buddhism

In the realm of Buddhist sects, where the notion of "skillful means" often prevails, Pure Land Buddhism stands out for its unyielding stance. By infusing a theological dimension, Pure Land teachings assert their superiority in the era of Mappo, categorically dismissing the efficacy of other Buddhist paths.

Two Paths, Two Powers

Master Tanluan's "二道二力" doctrine polarizes the spiritual landscape by delineating two distinct approaches to enlightenment: the path of difficulty reliant on self-power and the path of ease dependent on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This dichotomy starkly contrasts self-reliance with reliance on Amitabha Buddha’s grace, directing practitioners towards a simpler and secure route to enlightenment.

Master Tanluan's Proclamation

Master Tanluan, a sage revered for his 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 proclaimed that in the twilight of the Dharma, only the Pure Land path offers a guaranteed deliverance to Buddhahood. By emphasizing faith and aspiration in Amitabha Buddha's power, he nurtured a doctrine accessible and assuring to the common folk, aligning with the essence of Buddhism – seeking the welfare of sentient beings.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 of Pure Land Doctrine

At the core of Pure Land Buddhism lies a merging of the spiritual aspir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necessary for rebirth in the Pure Land. Acknowledging the intricacies of faith and practice, Master Tanluan's teachings seamlessly unite the realms of intention and action, thereby propelling devotees towards enlightenment.

A Paradigm Shift in Buddhist Thought

The advent of Pure Land Buddhism heralded a departure from traditional Mahayana doctrine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the notions of self-saving efforts and the doctrine of emptiness. The "二道二力" theory fundamentally refutes the foundation of Mahayana Buddhism, revolutionizing spiritual pursuits and inviting practitioners towards a path illuminated by Amitabha Buddha's boundless compassion.

Closing Remarks

Through the lens of Pure Land Buddhism and the visionary insights of Master Tanluan, a profound shift in Buddhist paradigms emerges, offering solace and assurance to seekers of enlightenment. The doctrine of "Two Paths, Two Powers" not only exemplifies a theological revolution but also underscores the enduring quest for spiritual fulfillment inherent in the human experience. Let us embrace the wisdom of Pure Land teachings, guided by the sanctity of faith and the grace of Amitabha Buddha, towards a journey of profound awakening and boundless compassion.